摄影:陈超
大爷在麻醉后脱口而出地道英文;小伙儿半睡半醒间竟疯狂搭讪;苏醒期间患者疯狂背诵“马列毛概”等,这种类似喝醉酒胡言乱语的状态在过去某些全麻苏醒期比较容易发生,但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现在已很少见到这种苏醒期幻视、幻听“胡言乱语”的现象了。很多人以为麻醉医生只是“打一针”让患者“睡一觉”,事实上,他们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从术前访视,术中麻醉管理,到术后镇痛促进外科快速康复等多个环节,每一步都不能少了他们的“保驾护航”。
从2017年起,每年3月最后一周被定为“中国麻醉周”。旨在做好麻醉科普宣传,弘扬学科正能量。
俗话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麻醉”过程,是最容易出现术中意外的过程,但有一群人在一直努力不让“悲剧”发生,他们就是麻醉医生,是手术室无影灯下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的“幕后英雄”与“守护神”。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整形医院,有一群人每天戴着帽子和口罩奔波于手术室,确保每一台外科手术的正常运作。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程监控,每一个舒适化医疗病例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由麻醉科主任熊东方带领的手术麻醉与舒适化团队。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整形医院麻醉科主任熊东方
“你放心大胆的睡觉,我们麻醉医生会一直守护着你,直到手术结束顺利苏醒。”2023年3月7日,耗时9小时的高难度外科手术在整形医院手术室顺利缝合完最后一针,但熊主任与麻醉医生们仍旧不敢有丝毫松懈。手术时间越长,麻醉风险越大,对麻醉医生的挑战就愈加艰巨。只有保证患者顺利度过苏醒期,恢复自主状态后,他们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今年“中国麻醉周”主题为“敬畏生命,医患同行——讲好麻醉故事,助力健康中国”。临近“麻醉周”,一起来听有三十余年丰富临床经验的熊东方主任科普“麻醉”。
麻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麻醉诱导,就像飞机起飞后爬升阶段。麻醉医生使用麻醉药物,让患者快速睡眠。第二个阶段:麻醉维持,就像飞机在高空中平稳的飞行阶段。麻醉医生会持续给于患者全麻药,使患者保持睡眠状态,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直至手术结束。第三个阶段:麻醉后苏醒,就像飞机降落着陆阶段。停止输入所有麻醉药物,患者很快从睡眠中醒来,全麻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在麻醉苏醒室观察直到恢复自主状态后,就可以回病房了。
为什么把前后两个阶段比喻为“飞机起飞”和“飞机降落”?通常情况下这两个阶段最危险!也是意外发生率最高的阶段。
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与基础疾病情况、个体差异,制定具体的麻醉和治疗方案。像每个先天性耳郭发育畸形的“小耳宝宝”患者一样,病患情况各不相同,小朋友们的麻醉方案也都是个体化、精准化的。
熊东方主任与团队麻醉医生为患者制定精准化方案
什么样的人群麻醉风险高?
过敏体质:手术麻醉过程会用到多种药物,一些药物会诱发严重过敏反应。
哮喘病人:麻醉后刺激呼吸道,会提高围术期哮喘发作概率,且难以纠正。
高龄病人:合并基础病多,全身机能下降,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变严重者,如糖尿病后期、心梗术后等,围术期容易发生致命性意外。
会增高围术期危险的患者,需要麻醉医生结合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用药治疗情况全面衡量,才能“对症下药”。